奥地利心理学家阿特勒本人是一个瘸子,我以为是他作为一个残疾人,可能从一个残疾人的视角来看到生命的现象,才可能会写出《自卑与超越》这样的著作。 后来我深入研究他的著作之后,我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个概念。他的深入研究是这样:孩子生到这个世界上,他的初始能力为零。要知道,孩子的能力为零,而他跟我们家长互动过程中,在他的眼中,家长是神,家长什么都能做,他什么都不能做,做不好。在这个互动过程中,天下没有一个人内心里没有自卑感,这个自卑感不是到清华园里来,一个同学个儿长到1.80米,你个儿只长到1.65米,跟人比这个儿来的。看到这篇文章的每个人都是一样,自卑感是童年的时候跟你的爸爸妈妈,互动过程中,你的能力为零,他们什么都会,你什么都不会,那么在这互动的过程中,在你的潜意识中留下的心锚,这是人人都有的。 如果家长真的明白这个原理,所谓天才是怎么教育的?从小不让他找到自卑感的感觉,你要说的话,你不能用你年龄的标准要求他,一个3岁的孩子,按照他年龄的尺度对待他,这样才有可能激发起来,让他变成一个天才。普通人,平庸人怎么形成的,我们家长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你在孩子面前表现的游刃有余,洒脱自如,孩子笨手笨脚,孩子潜意识里留下了自卑感的种子。那么他在潜意识里就会坚信:我不如人,我不如别人,我做不到。这个时候,通过后来不断地自我超越,才可以突破出来,如果严重,在以后的生命中没有自我超越的“事件”和自我超越的激发点,这个孩子是从“自卑”中出不来的。 只是介绍一下著名心理学家阿特勒的一个观点,我建议每一个父母都应该读读他的世界名著《自卑与超越》,或者叫《超越自卑》,只是版本与书名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