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快速整张,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国民奢侈品消费占据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一些高端的奢侈品品牌几乎垄断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作为中国本土的品牌只能是“望洋兴叹”,几乎没有一个本土品牌可以真正做到像某些大牌一样的高品牌价值、高产品溢价、高顾客忠诚度。但是近两年仍然有不少的本土企业不甘就此罢手,通过各种策略想跻身国际奢侈品品牌的行列。
中国发达的奢侈品消费市场的背后,是极其落后的奢侈品消费观念,这就导致了中国非常缺乏奢侈品品牌成长的土壤。经过对欧洲奢侈品消费以及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研究,我发现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特征呈现重要的差异点。第一,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仍然以个人消费品为主,是为了满足个人对商品本身的消费而购买。但是欧洲是以家庭消费为主,是为了提升家庭生活品味而进行的消费。第二,中国的奢侈品消费是一种“价格歧视下的非文化消费”,价格歧视是指中国的奢侈品价格远远高于国外,甚至要高出品牌原产地的160%以上。非文化消费只是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还是基于商品物质本身的消费,并非是崇尚商品的设计、创意、文化而进行消费。第三,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仍然以“符号性”消费为主,人们处于攀比、社交、面子等消费动机,更注重品牌标志明显的奢侈品。第四,“崇洋媚外”,更多消费者认为奢侈品就应该是外国的品牌,中国制造就不算高档品牌,这种“月亮也是外国的圆”的思想短期内无法改变,即便是“达芬奇事件”之后,仍然没影响大家对洋品牌的迷恋。总之,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而要走过这个初级阶段还需要很长的路。这段路正是中国品牌的机会所在。
中国本土企业在打造“民族奢侈品”的道路上也是不断探索,例如:
1、通过与国际大牌设计师联合,打造国际化的设计和创意,营造大牌的概念。但是中国并不像欧洲和美洲消费者一样具有强烈的“设计师情节”。这条路还需要继续探索。
2、给品牌起一个“洋名”,目前中国的服装品牌已超过80%都是外国特色的名称,很少用中国式的文字命名,就是想借此提高身价。此外还包括珠宝、箱包等。究竟一个名字能否成就一个品牌呢?民族企业家们要去好好做功课了。
3、境外注册。中国的企业跑到国外去注册商标,然后到中国本土来进行宣传,利用信息不对称来“虚拟”一个国际品牌。甚至有些企业连注册都免了。最近媒体曝光的有关意大利政府到中国打假的消息,又解开了一些假国际品牌的面纱。这条路看来走不远啊!
4、赞助国际活动。
一个奢侈品品牌的梦,加上一个巨大诱惑的高溢价空间,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还走在这条探险的路上。我认为路虽然长,但是用正确的方式去走是可以到达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向国际大牌学习,极尽苛刻地提升产品品质。第二,注重产品的设计和创新,走出模仿和同质化的误区。第三,注重品牌文化的打造和传播,做好物质之外的产品。
希望早日看到更多中国民族奢侈品品牌屹立在世界品牌之林吧!
(文:王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