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哲,赵学哲讲师,赵学哲联系方式,赵学哲培训师-【讲师网】
桓台道馆公众号运营者,国学讲解、心性禅修、道医调理、儒商培训
53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赵学哲:佛法心戒治癌经
2016-01-20 11883

    《佛法心戒治癌经》 


    古今中外,所有经典,佛法宏伟,心戒治癌。

    万般病苦,皆因习气,心戒治癌,金刚不坏。

    学善做善,远离苦难,为善劝善,转化福缘。

    长相修持,习气渐转,福德累积,长寿康健。

 


    修习心经,每天百遍,感悟精华,深植入心。

    万法本空,真空妙有,有无相间,互根互生。

    不再妄想,不再分别,不再执着,不再疑惑。

    慧德开悟,自在快乐,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持十善业,戒百恶根,开千智慧,明万物理。

    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

    五不两舌,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悭贪,

    九不嗔恚,十不愚痴,此十善业,真心修持。

 


    真学真干,真修真悟,正心正念,正行正果。

    假学假干,不学不干,自作聪明,自取灭亡。

    世人得此,皆为有缘,心地清善,体魄强健。

    教学此经,万法增缘,众口相传,流转世间。

 

 

 

 

 

    附录一   《心经》新解——赵学哲

 


    观自在!!!

    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磐;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附录二   《十善业经》重点解读——百度百科

 

    一不杀生。

    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生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一视同仁,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张佛性平等,提倡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平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指示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天然,争斗仇恨的事便可消灭,天下岂不太平?

二不偷盗。

偷谓诈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窃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欲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俭日用,奉养父母,维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发生,社会既可安宁,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

即正式结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他淫乱行为,便能和睦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四不妄语。

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谎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说话诚实,不说虚伪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亲属、朋友,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互相信任,实为得乐之道。

五不两舌。

不两舌即是不搬弄是非,不离间他人感情。世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扰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见血之罪魁。苟能远离两舌,说正直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六不恶口。

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说咒诅他人的恶毒言语。常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生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敬爱。

七不绮语。

所谓绮语,即花言巧语,轻浮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邪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开口,以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死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仪,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庄严威仪,也必为人敬仰。

八不悭贪。

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追求财、色、 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远离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他人的财物,把谋生得宜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违法乱纪,危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九不嗔恚。

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脾气爆发,可导致杀害灾祸。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动怒于人,以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就自利利他大事业。

十不愚痴。

愚痴是无明,迷昧,没有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辨别是非,不信因果法则,固执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受佛陀教育,增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明白的善人。佛经说,修习智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上一篇 一本经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西安站 xa.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