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国地区民众的心灵日益现代化、欧美化,心理治疗也跟着日渐风行与中国各处。经过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心理治疗的功效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今日的中国,不但治疗师的流派纷杂、高下互见,收费标准也各凭本事、漫无标准,真可以说正处于群雄割据的春秋战国阶段。虽然各个相关事业团体一个接一个成立,但是对于心理治疗而言,依旧没有一套放之四海皆准,可见遵循的评估、挑选标准。结果,当民众自觉想要或接受建议需要接受心理治疗时,恐怕还是很难得到自己想要的治疗。
再者,心理治疗是一种高度密切的人际互动,想要由心理治疗中获益,得有相当条件的;不但先要找到「够好的」治疗师,案主、治疗师双方还要能建立「够好的」工作关系,同时要能自始至终地互相信赖、协调合作,才能一起走完一趟注定辛苦,但却也值回票价的「自我追寻」历程。反过来说,若是上述条件之一出了问题,那这趟旅程势必跌跌撞撞,而且很难抵达想要的终点。
长久以来,当治疗不成功或进展不如预期,最常被怪罪的恐怕是案主不够投入、有着太强的阻抗,或案主不适合治疗师在超过数百种以上的治疗法中所提供的某种,比较少被考虑到的是来自治疗师本身的因素。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勇敢地接纳自身的不足,谦卑的臣服于生命,才有机会真实的成长!因为懂得反思才能够避免重蹈覆辙,才能够精益求精。
平心而论,进行心理治疗的双方都是平凡人,都有人的七情六欲,都是先天素质加上后天教养的产物。治疗师除了比案主多懂得一些心理治疗理论、多习得一些心理治疗技巧之外,与案主一样也都是会犯错、失误,需被提醒、被导正的平凡人。寄望自己像神一样不会误判、失措是不可能的,愿意从错误中学习、从跌倒再站起来,才是我们最为可贵的德行之一,也是治疗师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在本书中现身说法的二十多位治疗师里,位列宗师级的治疗师不在少数,但是他们也都会有过不少的失误,甚至那些被认为初学者才会出现的一些毛病,其实也不断地出现在许多治疗师的日常工作中。相信阅读本书的专业人员在读到那些经验时,大概都会出现两种反应:
一、会心微笑,「原来不是只有我!」
二、捏把冷汗,「好险!还好当初我没有那么做!」
同样的,对于心理治疗有兴趣的一般读者,在阅读深入浅出的本书之后,多少也可知道如何选择「够好的」治疗师,了解什么样才是「妥当的」心理治疗。
其实,在笔者学习心理治疗的历程中,不论是研读经典文献、由接案中学习第一手经验、到接受或提供「以人为镜,可明得失」的督导,最最重要的是,不断地学习放下自己的旧习惯,卸下每一个人都有的天性,把自己训练成一台万用的「情绪调理机」,才能够帮助案主辩认出旧有的行为模式,考虑「其它的」可能性,建立有效的因应模式,并得以自由自在地做决定,选择真正想要的生活。在此之前,本书描述的不过是人性褚端,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或许可以放下「我执」,笑看人生、忘形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