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欢看女儿洗澡的样子,光着身子,在花洒下调皮的边唱边跳,一会儿跺跺脚,把水踩得啪啪响,一会儿拍拍手抓那倾泻而下的水流,嘴里也从不闲着,哼哼唧唧念念有词,不是在唱童谣,就是在嘀咕课文抑或乘法口诀。她长长的头发贴在身上,白白的肥皂泡泡流了一地。
有几次我蹑着脚猛一打开门,她惊得一蹦三跳,小眼睛睁得圆鼓鼓的,我佯装要抓她滑溜溜的身子,就好象抓一尾调皮嬉戏的鱼一样,她尖叫着在浴室里逃来逃去,母女俩在腾腾热气中笑翻了天。蓦然就想起电影《雨人》中的主角在瓢泼大雨中翩翩起舞的无拘无束,物我两忘。
你说:看女儿多自在,多快乐,我多希望自己现在能活成她这样子。
我觉察出你的羡慕和抱憾,不由幽幽的叹口气:倘若人经历了无数风雨悲欢,还能回归到这样童真的生存状态,真的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幸福。
百分百的自由,开放,快乐,真实,纯洁,自然,美丽,好象只在人之初才经历和体会过。岁月的年轮一圈一圈把周身裹得越来越严实,纯真的光芒已经照不进内在了,连那些曾经纯然的体验也湮没在滚滚红尘中,如今藉由孩子回忆起一些蛛丝马迹。不由唏嘘慨叹。
想当初赤条条来到人世,光洁如玉,何尝想过悲痛欢喜,何曾有过我与他人之义,世界在眼里在心中只是一片混沌,之后才知晓冷暖饥渴。当那个小小的“我”开始浮现,当超越身体的欲望涌出,当界分之心逐渐显现,一层层或厚实或坚硬或精致或魅惑的盔甲加诸于身体,形成了所谓性格。性格乃生存模式,原本只是为了保护内在柔软的我免于受到外界尖锐的伤害。
许宜铭说:人的一生都在追寻回到子宫里的感觉,因为在那个地方,我们不需要呼吸,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能从母亲那里得到生命的资源而存在,并且获得满足。人不过是一直追求那不可得的初心。
孩子自出生后,就被推入不断社会化的成长过程中,也付出了自己的代价。及至成人,因为社会的复杂和残酷,为了生存发展,不断离开自己的需求,离开自己的感觉,我们的中心和自己逐渐疏离,丧失了纯真的自我,也丧失了自我的洞察与觉醒。
在偶然事件中观照内心,蓦然回首怀念小时的无欲无求和自由快乐。才惊觉我已经好久不和自己在一起,没有负担起自己照顾自己内在的责任。
人无一例外的,终其一生都在追求三样东西:爱,安全感和价值感。
如果孩童时期关乎于爱,安全感和价值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成人后就一直在寻找,不断从外在世界中寻求认同和肯定,弥补缺失。成人所有的信念,行为,情绪大部分在满足小时候没有得到的需求,一直要满足内在的那个小孩。
内在的孩童是个纯然的“我”,也会有喜,怒,哀,惧的情绪,学会关照她,同理她,接纳她,爱她是生命里永恒修炼的功课。
面对女儿的一份天真无邪,我仿佛看见自己内在的那个孩童。告诉自己:别把爱当作交换自己尊严喜好的筹码,别用爱来控制和满足自己的执取,除了无条件的真爱她,没有比这更幸福更必要的事。
想一想自己有多久没有全然的去看一朵花,去观一片云,去爱一个人,全然的,不带任何经验值,不带任何思考,不带任何评判标准。而成功与失败,得失与错对,象一层闪耀的玻璃纸蒙住了心灵的眼睛,过滤了多少尘世本真的美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世界就在你心中。人,原来就是一尊迷失的佛。让内在的孩童引领我们找回迷失的自己。
(春霞写于2008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