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复制不理解基因密码的意义,那这种复制自然走样。亚细亚集团的高层有一次在日本考察时,看到日本百货公司的宏大气魄和先进的管理技术后,发誓说:他们能搞连锁,我们也能搞。” 之后,亚细亚集团很快就选择了连锁经营赢利模式。在他们看来,既然日本的和田一夫都能把一个小菜店发展为大跨国集团八佰伴,自己为什么不行?这样的雄心并没有错,但当时国内还没有连锁经营的概念,有关这方面的资料也非常少,而亚细亚只是召集了几个骨干人员,仅仅对连锁经营学习、讨论了半个月,就匆匆上马了“连锁模式”。在亚细亚的管理层看来,所谓的“连锁模式”不过就是复制中心店。因此,无论在任何地方,也不管其地域文化、地利状况和政策差异,通通只是简单复制郑州中心店的模式。亚细亚先把配送中心设在广州,但由于距中原地区较远,运输不便,于是又重新划分了8个配送中心。由于无法集中管理,半年后,配送中心又再次集中到了广州。又过了半年,配送中心结束。整个过程中,配送中心没有发挥半点作用。亚细亚前后存在了9年时间,但很多决策都是拍脑袋决定,而不是对商业模式的方方面面进行全面研究。1997年,亚细亚的总经理辞职,亚细亚连锁店也迅速倒闭。它只看到了日本八佰伴的表面现象,却没有真正了解别人的基因密码,所以失败是注定的。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不同,同样也是因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基因密码不同,对基因密码的理解和认知,决定了本节复制思想阐述的重点。换句话来说,企业复制倍增的最高标准就是自己可以复制自己,而别人很难复制你,因为只有你最清楚自己的基因密码。
企业如何打造最优质的基因密码,以实现裂变式的复制倍增,并对模仿竞争者树立高进入门槛?这就是我们本节分享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