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快速发展,给员工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员工心理上的压力、焦虑、抑郁和倦怠日益加重。如何管理员工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状态,是中国企业待解的新难题。
实践要点:平衡员工工作和生活;借助专业的心理工具来进行招聘和心理辅导;培养员工管理压力的能力。
代表企业:华为、德勤、宝洁中国等。
去年年初的时候,华为总裁任正非为患抑郁症员工写了一封信:《要快乐地度过充满困难的一生》,信的开头写到,“华为不断地有员工自杀与自残,而且员工中患忧郁症、焦虑症的不断增多,令人十分担心”。很不幸的是,任正非的话音刚刚落下,当年7月,又有一位华为的员工疑因压力过大而自缢于深圳某小区的楼道内。
华为的状况并非独有,去年《世界经理人》在做十大管理实践调查时,员工心理管理获得的投票数高居第三位,反应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
员工抑郁和焦虑心理的普遍性,是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相关联的。《华尔街日报》的专栏文章称,中国三个月的发展相当于美国一年的发展。这给企业带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也带来了快速增长的压力。企业为了保持竞争力,不断扩大组织规模,不断开拓新的市场,不断进行组织变革,进而不断对员工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于是员工不得不连年超负荷工作,体力和精神严重透支,心理上变得厌倦、易怒、难以放松、焦虑、抑郁和情绪低落。
就像一个人久劳会成疾,员工的心理问题也在多年累积后成为中国企业的“疾”。一项历时5年,累计数据20,000余例,涉及金融、通信、政府机构、IT、房地产等行业领域的调查结果显示,近60%的国内组织员工压力较大,出现职业枯竭的员工比例接近10%。
员工身体上的疾病,可以由个人及保险单位来支付,但心理上的压力与抑郁,却必须由组织来承担。因为心理上的不良状态,不仅会影响员工个人的工作表现,对创造力、团队协作、决策和领导力产生影响,对企业来说,则意味着工作效率的降低,工作失误的增加,沟通不畅,同事间关系不良,人才流失,进而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整体业绩。
如何管理员工心理和情绪上的不良状态,是很多中国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和待解的难题。
一些领先企业在这方面树立了榜样。从他们的实践中,可以看到,让员工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管理员工心理的最好方式是,别等到问题出现再亡羊补牢,而要在日常就注意平衡员工的工作和生活。平衡的生活才能带来平衡的心理。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尽管很多企业号称员工是公司最大的资产,培育他们,给予成长机会,但是同时也毫不留情地对员工进行压榨,一个流行的生产力公式体现出了这种残酷性:1/2×2×3=P(人员减半,薪资加倍,生产力3倍)。但是他们没有意识到,假如有压力存在,便也应该有宁静的时间与场所来平衡,这也就是托夫勒(Alvin Toffler)所称的“稳定地带”。否则,失衡的工作和生活自然容易引起失衡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