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餐饮的玩互联网其实并不稀奇,比如玩微博营销的某牛腩,玩互联网思维的某煎饼果子,玩视频火锅的某底捞,以及大批准备玩020的其他餐饮企业,但人家这些餐饮企业玩互联网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互联网+,玩互联网的同时不忘主业,玩互联网是为了促进主业,但湘鄂情这一次进军互联网怎么看怎么不靠谱,因为它玩互联网是彻彻底底的平地起高楼,跟餐饮业没有什么关系。
像新一代视频搜索、云搜索平台以及新媒体社交这些东西与湘菜、鄂菜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是连主页都彻底不要了?
我专门登录其官网,发现湘鄂情还真是连主业都不要了,湘鄂情的公告是这么写的,“上述发行完成后,公司主营业务将转变为新媒体、大数据、环保的主业结构,逐步将餐饮业剥离。
至此,湘鄂情
战略转型方向落定”。也就是说,湘鄂情未来将不再是一家餐饮企业,而是一家高科技企业。在湘鄂情官网上,还有《结盟中科院计算所 湘鄂情将刮起“大数据”转型风》这样的最新文章。
餐饮业全面转行做互联网,湘鄂情看起来真是大魄力,但外界却有不少声音质疑其又是在炒概念,讲故事,因为这已经不是湘鄂情的第一次谋划转型。
近两年,受国家反腐政策执行力度大,高端公务消费明显减少的影响,湘鄂情业绩不佳,甚至巨亏,一直在谋划各种转型,先是要并购环保企业,后来说要涉足餐饮产业基金,又说要进军影视业,什么股市题材热搞什么,难怪人称“故事大王”,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下决心募资36亿,最后把宝压到互联网上。
互联网渐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传统企业纷纷皈依,多如过江之鲫,湘鄂情不是第一家,也一定不是最后一家。我不止一次曾听到企业家发布这样的预言:拥抱互联网,成为互联网的朋友,否则,互联网将成为你的敌人。于是,湘鄂情要转型,苏宁、国美要转型,海尔长虹也要转型,连芒果TV都要转型,转型互联网已成时尚。
但问题是,放眼互联网发展史以及国内外案例,有几家传统企业成功的转型为互联网企业呢?说实在的,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失败了,至于那些举世闻名的大企业,则没有一家转型成功。
在向互联网转型的企业当中,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互联网+,原来的传统主业做得好好的,转向互联网是为了利用互联网更好的为主业服务,这类企业的互联网转型就比较从容,但最终它们其实没法转型成互联网企业,仅仅是互联网+而已。
另外一种,则是被互联网业逼迫的要转型,以避免被互联网“革命”的悲惨结局,比如国美、苏宁、长虹等都属于此类,他们都遇到了来自互联网的强大对手,被互联网逼到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不转型是等死,转型则有可能是找死。近期典型的例子就是苏宁和国美,这两家家电企业受到来自线上的猛烈冲击,
市场份额被蚕食,两家采取了不同的策略,苏宁张近东大刀阔斧的转向互联网,导致巨亏。国美由于黄光裕还在服刑,采取相对保守的策略,虽然暂时情形尚可,但也看不到什么希望。
企业经营有术有道,具体到传统企业向互联网转型关键也是术道之分,向互联网转型的操作细节确实很重要,但更更重要的是,先弄清楚,要不要向互联网转型,以及如何向互联网转型,前者是术,后者才是道。
湘鄂情需要向互联网转型吗?显然并不需要,餐饮业是为数不多的较少受到互联网冲击的大行业领域,没有互联网一样过得好好的,甚至很多苦逼的互联网公司老板还想倒过来逆投资到餐饮业,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向互联网转型的餐饮业,不是糊涂蛋,就是别有所图。
国美、苏宁需要向互联网转型吗?这又是另外一种截然不同的情况。苏宁、国美的问题在于执念太深。家电卖场受互联网冲击已成必然,未来想在线下维持原有的庞大规模绝无可能,所谓“美苏争霸”已成历史瞬间,而苏宁的执念则在于,它想把线下的辉煌平移到线上,为此不惜血本。
但看看现代企业史可知,在技术飞速进步,商业观念频繁更新的今天,所谓基业长青基本上就是神话,柯达倒了,诺基亚倒了,IBM式微了,戴尔、微软也风头不再,企业最难战胜的永远是自己,这就是宿命。
人没必要跟命搏,如果放弃执念,认清大势,苏宁国美这样的往日巨头没必要冒着大风险着急地去移民互联网,而应该果断的出售资产缩减线下规模,将主要精力放在
销售那些在互联网上不适合卖的、更高利润的高端家电产品。
之后,苏宁可以拿着转移出来的资金再去互联网上找机会,正所谓,退一步海阔天空,哪怕是重新投资一个电商与京东天猫PK,不也比现在的双手互搏,自己革自己的命要舒服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