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示】:
认清势的第三个问题是,看清楚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在哪,也就是所谓的好工作在哪。对于韩信来讲,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来之不易,因为这个问题本身不容易。
韩信最终得到自己的答案:弃楚投汉。而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认清楚军,甚至是在楚军中的不断尝试。随着对楚军的了解及尝试的失败,让韩信决定了弃楚。接着是对汉军的调查,直到在鸿门宴上亲眼看到了汉军的核心团队,从而确认了自己的机会在汉军。到此,韩信潜龙阶段认清势的任务正式完成。
楚集团给了韩信了解局势的好平台,而且韩信还争取到了一个机会:做一个别人眼里籍籍无名的执戟兵(就像项羽的总裁助理,天天帮项总开车拎包)。因为身为执戟兵,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楚集团的高层,每当重大事件几乎都会站在老板身边。这不仅能让他更及时全面地了解整个大局势,还能逮着机会向老板自荐。
项粱战死后,项羽成了楚军的CEO。韩信屡次向项羽献策,以求重用,但项羽始终没有采纳。
这一时期的韩信,如果用现代职场的眼光来看,已经知道自己要从事怎样的事业,但他不知道自己的好工作在哪里、谁是好雇主。当时,项羽的势力正如日中天,但韩信不受重用,他是否该一直等下去呢?
在楚集团的这个阶段,韩信经历了历史上有名的几件大事:钜鹿之战、坑杀秦兵、鸿门宴及霸王分封。这几件大事,帮韩信作出了决定。
钜鹿之战 当时,为了解救钜鹿的张耳,并报杀叔(项梁)之仇,项羽亲率两万精兵,渡过漳河。面对章邯率领的数十万秦军主力,项羽破釜沉舟,烧毁军营,只带上三天的干粮,向士卒表示必死之心。
楚军抵达前线,就与秦军遭遇。交战多次,阻断了秦军所筑甬道。这时,同时前来援助项羽的各个同盟企业军队筑有十几座营垒,居然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的。到楚军攻击秦军时,他们都只在营垒中观望。楚军战士无不一以当十,士兵们杀声震天,吓得对手战慄胆寒。项羽在打败秦军以后,召见各同盟老板。这些老板们进入军门时,一个个都跪着用膝盖向前走,没有谁敢抬头仰视。自此,项羽真正成了整个同盟的营销总监,整个同盟的营销团队都隶属于他。
在钜鹿之战中,韩信一方面见识了项羽的神勇,另一方面也认识了各个新兴企业老板的懦弱。显然,这些企业是不值得他背弃项羽、前往投效的。
坑杀秦兵 钜鹿之战后,章邯率秦兵投降了项羽,然而,项羽仅仅因为担心降兵不听指挥,就趁夜把秦军二十余万人坑杀在新安城南。而后,攻入咸阳,进行了残忍的屠城。此举充分暴露了项羽的残暴,尤其是其政治智慧上的严重缺失,让韩信对楚集团的最终命运感到担忧。
鸿门宴 就在项羽与秦军主力决战之际,已经成为代理商的刘邦却避开秦军主力,偷袭了咸阳,让项羽非常恼怒,准备杀死刘邦。然而,刘邦利用项伯传信于项羽:“我进驻函谷关以后,秋毫无犯,登记了官民的户口,查封了各类仓库,只等着项将军到来。我所以派将守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窜入和意外的变故。我们日夜盼着项将军到来,哪里敢谋反啊!”从而躲过一劫。
接着便是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在这次宴席之上,韩信有幸近距离观察到项总与刘总之间的较量。他发现,首先,刘总的城府很深,政治手腕和谋略远远高于项总;其次,刘总身边簇拥着优先的谋臣及勇士:樊哙的勇猛与忠诚、张良的果敢与谋略,这些,都进一步加深了韩信对刘总的信心。而项总却错失了他消灭刘邦的最佳时机。聪明如韩信者,必定判断是刘总将最终完成统一大业,而项总,则不容乐观。
霸王分封 灭秦后,项羽自称西楚霸王,将同盟企业发展成他的代理商,并对各个代理商进行了区域划分。为了进一步打压刘邦,让他在南郑成立了汉公司,却只把最偏僻的巴、蜀、汉中之地分配给了他。又把关中分为三块,封秦朝三名降将为王,以阻断刘邦的的东出之路。
项羽巅峰时代的到来,更加彻底地粉碎了韩信在楚集团获得大成就的梦想。韩信清楚地看到,楚集团中不缺军事统帅,项羽就是最佳的统帅。更要命的是,项羽的军事路线和风格决定了韩信在楚集团中永远都不会得到重用。基于此,韩信只能选择离开。于是,等到刘邦入蜀时,韩信便弃楚投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