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婉园,詹婉园讲师,詹婉园联系方式,詹婉园培训师-【讲师网】
职场健康养生理疗专家
54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詹婉园:亲子关系的讲座
2016-01-20 33093


一、怎样保护孩子

法交流,无法得到一种智慧性的情感。于是爸爸妈妈就拼命的帮他补偿,因为他不是去鼓励孩子去承受因长期处于高度保护下失去的应有的发展(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是更加保护,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陷入困境。比如这个孩子跟某一个孩子发生争执,妈妈就去找老师谈,出面找对方的家长谈。通过这样的保护,看起来是让这个孩子顺利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可是到高中基本上不行了,因为高中的孩子,你的保护就失效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15岁、16岁、17岁已经社会化了,他们处在夹缝里面,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最后都成为精力等等的残疾。小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爸爸妈妈是对的,但是保护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保护,什么事情不能保护? 我们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当前国际潮流来看,家长应从三方面来关心孩子。第一,身体发育。假如这个孩子有疾病,差不多孩子就拥有了某种特权,这个特权就是爸爸妈妈不得不怎么样,这是偏颇的。第二,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和社会能力、运动能力、音乐与艺术的修养。第三,个性的成长和心理发育的完成。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身体的健壮、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发展顺利,有病的孩子,因为过度需要帮助,就有补偿关系,这个补偿就使孩子不去发展种种能力。 前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已经30余岁了,一直不能够很好的生活,从17岁开始就一直在看心理医生、吃药,有各种各样的病。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这个孩子不在他妈妈身边,而是

现在做父母,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不像教育了7、8个孩子的爸爸妈妈那么有经验,其实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有几个关键点要提醒大家注意:我是学家庭治疗的,主要是在临床,掌握一种系统式的家庭治疗,注重的是一种关系。我们常常观察爸爸妈妈和孩子之间是一种怎样的互动,他们的语言,他们存在的规律是什么。于是我们发现,最重要的不是父母亲跟孩子关系的表面现象如何,而是在表面的互动下的关系层面和他们内在的心理需求。

    随便讲一个故事。我的门诊经常会接待这样的孩子:大多是男孩,这些男孩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小时候得过比较重的病,如癫痫或其他病,因而就被高度保护。因为爸爸妈妈会害怕这个孩子受到任何危险,比如小时候孩子得一些流感、肝炎,或其他疾病,这个孩子就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成长了,因为爸爸妈妈必须要过度保护他,不让他遭受任何的危险。

这样的孩子在特殊的保护下,令他们失去了很多能力,虽然他在父母亲的帮助下生活很好、学习很好,可是到了青春期(15、16岁),都会出现一些麻烦,这些麻烦就是刚才有一位家长所担心的——跟周围的孩子没法交流,无法得到一种智慧性的情感。于是爸爸妈妈就拼命的帮他补偿,因为他不是去鼓励孩子去承受因长期处于高度保护下失去的应有的发展(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是更加保护,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陷入困境。比如这个孩子跟某一个孩子发生争执,妈妈就去找老师谈,出面找对方的家长谈。通过这样的保护,看起来是让这个孩子顺利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可是到高中基本上不行了,因为高中的孩子,你的保护就失效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15岁、16岁、17岁已经社会化了,他们处在夹缝里面,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最后都成为精力等等的残疾。小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爸爸妈妈是对的,但是保护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保护,什么事情不能保护?

 

法交流,无法得到一种智慧性的情感。于是爸爸妈妈就拼命的帮他补偿,因为他不是去鼓励孩子去承受因长期处于高度保护下失去的应有的发展(如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而是更加保护,使孩子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陷入困境。比如这个孩子跟某一个孩子发生争执,妈妈就去找老师谈,出面找对方的家长谈。通过这样的保护,看起来是让这个孩子顺利的小学毕业、初中毕业,可是到高中基本上不行了,因为高中的孩子,你的保护就失效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一个孩子到了青春期,15岁、16岁、17岁已经社会化了,他们处在夹缝里面,这样的孩子基本上最后都成为精力等等的残疾。小时候为了保护孩子,爸爸妈妈是对的,但是保护到什么时候?什么事情应该保护,什么事情不能保护? 我们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当前国际潮流来看,家长应从三方面来关心孩子。第一,身体发育。假如这个孩子有疾病,差不多孩子就拥有了某种特权,这个特权就是爸爸妈妈不得不怎么样,这是偏颇的。第二,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和社会能力、运动能力、音乐与艺术的修养。第三,个性的成长和心理发育的完成。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身体的健壮、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发展顺利,有病的孩子,因为过度需要帮助,就有补偿关系,这个补偿就使孩子不去发展种种能力。 前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已经30余岁了,一直不能够很好的生活,从17岁开始就一直在看心理医生、吃药,有各种各样的病。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这个孩子不在他妈妈身边,而是    我们常常在思考这个问题。从当前国际潮流来看,家长应从三方面来关心孩子。第一,身体发育。假如这个孩子有疾病,差不多孩子就拥有了某种特权,这个特权就是爸爸妈妈不得不怎么样,这是偏颇的。第二,孩子的智力和能力的发展,包括学习和社会能力、运动能力、音乐与艺术的修养。第三,个性的成长和心理发育的完成。这三个方面其实都是相通的,因为身体的健壮、身体健康的孩子往往心理发展顺利,有病的孩子,因为过度需要帮助,就有补偿关系,这个补偿就使孩子不去发展种种能力。

 

    前天我看到一个孩子,已经30余岁了,一直不能够很好的生活,从17岁开始就一直在看心理医生、吃药,有各种各样的病。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当这个孩子不在他妈妈身边,而是在一个陌生人身边的时候,他挺正常的,他可以跟很多人交谈,他可以买他的书,可以和别人讨价还价。但是只要他妈妈在身边时,他就是一个病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病人,而且露出了很呆傻的笑容。所以,孩子的问题也是母亲的共病,这个病由母亲构成,如果妈妈不在他身边,这个病是不存在的,这就是母亲和孩子形成的共病关系,这个病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他妈妈病得比孩子还重。实际上妈妈替代了孩子的社会功能,她在完成孩子的社会功能。当孩子要和社会接触的时候,他首先要支配他妈妈去做,强迫他妈妈去给医生打电话,让妈妈去跟医生商量需要的事情,总是他母亲去陪他看病,把药买回来,这个孩子可以随意的不吃,实际上妈妈就成了孩子的一种功能。但是如果妈妈继续愿意扮演这个功能,孩子永远不会好。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西安站 xa.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