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老子?第四十二章》
万物都具备阴阳两个方面,客观规律体现于阴阳两个方面,使事物达到和谐。人类是由天地相合而产生的,而子女又都是父母相合所生,道却是天地阴阳的唯一来源。因此,这个“一”如果产生了,就成为人生存的根本,也就是常常所讲的“元气”,“一”就是“元”,“元”就是“一”,我们常常把每一年的元月一日,称作“元旦”,就是这个道理。
精气是大千世界的本源,这种精气结合起来便生成万物。东汉的王充把“元气说”发展为“元气自然论”,认为天地间万物都是由元气自然而然构成的,夫妻之间也是由于元气的运行而繁衍出子孙后代的。
人生没有了“元气”,生存是不可能的,元气又称为“原气”、“真气”,为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的组成,以肾所藏的精气为主,依赖肾中精气的化生。元气生成后,通过三焦而流行分布于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腠理肌肤,作用于机体的各个部分。
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育,温煦和激发各个脏腑等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所以说,元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机体的体质就强健而少病。若因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或因久病耗伤,就会形成元气虚衰而产生多种病变。
养生之道,贵在平衡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司呼吸,两脏互相配合,保证了气血的正常运行。肺气不足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心气不足也会影响肺的司呼吸功能。
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相互络属,而互为表里关系。在病理上,若心有实火,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尿少、尿赤、尿痛等症;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而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肺与大肠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如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的肃降,出现胸满、喘咳等症;如肺失清肃,津液不能下达,可见大便秘结;肺气虚弱,推动无力,也可便秘,称为“气虚便秘”。
脾与胃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则可影响胃的受纳和降,可见食少、呕吐、恶心等症;若食滞不化,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运化功能,可见腹胀、泄泻等症。
由此可见,五脏六腑相辅相成,互为依赖,如果某一器官有异样,则会秧及其他器官。
人体气机的运化,同万物一样,也是应天时而运化的,违之必病。例如:肝应春,心应夏,肺应秋,肾应冬,脾应地而化四时,气应天时等。地化气上升合天阳,下降润于万物以为合,这是自然气机的运化。
人应自然气机而生,脾胃纳五谷之气,上升于肺,合肺纳天阳之气,相合为气血精华。天地运化,阴阳相合,万物即生。如果没有阴阳,就不会有万物。人类目前许多疾病无法治愈的根本原因,就是违背阴阳运化法则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