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弘,周弘讲师,周弘联系方式,周弘培训师-【讲师网】
周弘 2019年度中国200强讲师
赏识教育首倡者
52
鲜花排名
0
鲜花数量
扫一扫加我微信
周弘:让孩子拥有权利和责任感
2016-01-20 80167
望子成龙差不多是所有家长的共同愿望,无可厚非。但是一定要搞清楚,一个孩子的成材包括很多能力的培养,并非仅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就万事大吉了。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一心一意投身于功课,自觉承揽了孩子的“后勤工作”,结果却适得其反,高分低能者有之,厌学弃学者有之,令很多家长痛心不已。 在我接触到的“问题孩子”的家长中,他们望子成龙的愿望比正常孩子的家长要强烈得多,而且大致有以下三个心理特点:第一,认为自己的人生已没有多少希望,只能把实现梦想的愿望转移到孩子身上;第二,自己孩童时期某个心愿未能实现,耿耿于怀,希望从孩子的成功中得到满足;第三,夫妻感情不和,有一方——往往是母亲——把情感全部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由此可见,这些渴望孩子成功的家长,实际上是“雇佣”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成功欲望。这样说可能太刺耳了,但情形的确如此。这些家长们全力以赴督促孩子去考场上拼争,就像打一场生死攸关的战争,为一个“阵地”或“山头”的得失斤斤计较。,哪里还顾得上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事实上,上述三个特点在更多家长身上普遍存在。把自己的希望转移到孩子身上,便失去了平常心,最直接的恶果是放弃了自己的成长,甘做“人梯”和“老妈子”,对孩子除学习以外的事务大包大揽。“只 要学习成绩好,别的不用你操心。”许多家长对孩子这样说。 获得书本知识固然重要,生活技能和家庭责任感的培养难道就不重要吗?要知道,一个人一生要适应很多角色——孩T-、学生、朋友、从业者(下属和上司、丈夫(妻子)、父母———他需要拥有全面而综合的社会能力,才能真正成为一条“龙”。孩子早晚要离开父母的。等到他不得不独立生活的时候,综合能力的缺乏对他来说无异予一场悲剧。 有个小故事很精彩—— 儿子两岁时,父亲送给他一只小乌龟。儿子很爱这只乌龟,养在阳台上的罐子里,每天都惦记着它的饱暖。儿子一天天长大,乌龟也一天天长大。儿子从幼儿园进入学校,乌龟却一直呆在阳台上的那个罐子里。有一天,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乌龟爬出那个栖身的罐子,掉到楼下摔死了。儿子哭红了眼。父亲也很伤心,他走到阳台上,看到了那只养乌龟的罐子,恍然大悟:乌龟已不是当 初的那只小乌龟,可是罐子却还是原来的罐子。 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揭示了一个家庭教育的哲理:父母和家庭好比是孩子的一只“罐子”,孩子一天天长大,思想一天天丰富,在父母眼里却始终是个孩子,结果只能是迫使孩子挣脱“罐子”的束缚,至于 挣脱之后是摔死还是获得新生,就难说了。 找我咨询的父母,90%都反映他们的孩子在家里一点家务活都不干。十六七岁的孩子不洗自己的衣服是正常的事。父母不在家,宁肯吃零食也不做饭的孩子大有人在。有些小学生,每天整理书包、削铅笔、换本子之类的事都要父母代劳。这些父母无奈地说:“不替他收拾,明天上课忘了带,怎么办?” 这就是中国父母家庭教育的一大弊病:一方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要求苛刻,一方面淡化孩子的生活能力和家庭责任感。他们以为自己在帮助孩子,在尽父母义务。其实,这种越俎代庖的帮助是最要不得的,不仅让孩子养成懒惰、自私、意志薄弱的不良习气,而且还有可能瓦解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进取心。 其实,孩子心里知道,父母做这么多事,是需要自己拿学习成绩来回报的。试想,这样“望子成龙”,难道不是给孩子增添额外的精神压力吗?这种精神压力真的能按家长的设想,顺利转化成学习动力吗?在我 所遇到的案例中,多半的答案是否定的。家长对孩子“生活上宽松,学习上苛刻”的态度反差,让很多孩子受不了,他们本能地想摆脱压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厌倦学习、害怕考试,更有甚者,一些孩子为取得心理平衡,干脆放弃努力,自暴自弃。 我认识一位母亲,正是这种不良教育方式的实施者。她的孩子聪明伶俐,从小就被她灌输了“将来一 定要考上北大,毕业后到国外深造”的远大理想,在家是“重点保护对象”,从不做家务,甚至不知道家里 的筷笼在什么地方。上到初中三年级,升学压力越来越大,孩子平时懒惰和缺乏责任感的病根儿就显露出 来了,渐渐厌倦了竞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连普通高中也考不上。落榜的孩子竟对同学说:“没关系, 我爸妈不会让我没学上的,顶多就是掏几万元钱嘛,照样能上重点高中。等上了高中,我再努力也不迟。” 这位母亲痛心疾首。她不是舍不得拿出血汗钱来帮助孩子上学,而是不明白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丧失了进取心?我对她说:“他丧失的不仅仅是进取心,还有责任感。丧失了责任感,意味着丧失了生活本身。”我没 有危言耸听。应试教育固然有其残酷的一面,但孩子表现出的怯懦和不负责任实在令人惊讶。. 许多陷入困境的父母问我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既没有父母的激励,也没有父母的批评,照样 可以自觉学习?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都那么好,怎么反倒不用功学习了呢? 问题总是辩证的。娇生惯养的孩子,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有什么,该想的父母都替他 们想到了,哪里还有改变生活现状的奋斗动力?而这一切,恰恰是他们父母幼年时所不具备的,他们是孩子时,多半没有机会得到父母的宠爱,甚至需要为家庭尽责尽力,这种训练使他们从小学会了照顾自己,体贴父母,惹了祸自己承担。古训“贫寒出孝子”正是这个道理。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生活能力呢?我认为首先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权利和责任。说通俗些,就是让他自己管理自己。 给孩子,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的孩子以一定权利,是让他们确切地知道,正如他们所愿,自己正在成为一个有能力决定事情的人,不必事事都要父母代替他们选择。这是对他们的尊重,也是一种锻炼。比如一 个14岁的初中生,他的权利应该包括诸如选择学不学钢琴,决定写完作业后看电视还是看书,决定穿什么衣服,决定要不要转学等等。 给孩子责任,就是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必须承担一定义务,必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比如学习独立生活能力、分担家务、收拾自己的房间和文具。如果在学校闯了祸,要自己承担;如果忘记 带作业本被老师批评,只能怨自己。注意,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这不是在替父母做事,而是你自己应该做的。 因此,我总是对前来咨询的家长说,回家后,请马上召开一个家庭会议,明确地告诉孩子:“从今天起,你必须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说,你属于你自己,你的时间属于你,你的空间属于你,同时你的乱糟糟的房间、你的臭袜子、你早晨贪睡吃不上早饭甚至迟到挨批评都属于你了。”还要说:“我们尽到父母的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逃避孩子的责任。”最后别忘了给他激励和信心:“我相信你能做好,而且一定会越做越好。” 不胜枚举的事例证明,孩子得到了一定权利,觉醒了责任意识后,做事的主动性大大提高了;这种主 动性延伸到学习当中,不知不觉提高了成绩;取得了好成绩,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来了。这种良性循环让很多家长喜出望外。一位母亲对我说:“我的孩子现在就像上足发条的时钟,会自己做事了。” 值得强调的是,孩子在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责任时,家长应该不断鼓励和赏识他们,放手让他们尝试,不能时时监控、事事干涉,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不要讥笑、打击。否则,他们会认为所谓“自己管理自己”不过是父母设下的一个骗局。
全部评论 (0)
讲师网西安站 xa.jiangshi.org 由加盟商 杭州讲师云科技有限公司 独家运营
培训业务联系:小文老师 18681582316

Copyright©2008-2024 版权所有 浙ICP备06026258号-1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3509号
杭州讲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更多城市分站招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