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两本在日本买的“成功学”方面的书,就是教人怎么学习怎么事业有成的,深有感触。 还不是说如何如何成功这个问题,而是在怎样写书,怎样务实地,非空泛地探讨问题上看到了差距。 以前看过一些国内的“成功学”的书或者帖子。像领导讲话,又像新生宣誓——泛泛而谈全是大道理。比如说 有这么一篇文章,说怎样能成功呢,1,你要读书,少而精。2,要“读人”,领会他人意思,并且积极向他人学习。 第一点也就算了,第二点,这有什么用呢?不是说“读人”本身没有用,而是说看完这篇文章有什么用呢?看完之后,恩,读人,那么,具体怎么做呢,还是不知道。 日语有一个单词叫“一般论”,就是说,你这个观点,放到哪儿都能用,那说了就等于没说。 打个比方, 怎样才能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呢——你要刻苦。 这个“刻苦”就是一般论。因为这个刻苦搁哪儿不能用呢,我说我学画画儿需要刻苦,我锻炼长跑也需要刻苦,我练投篮也要刻苦,打游戏机成为星际高手还得刻苦呢...那你光说这么一个刻苦,有什么意义呢。 留学日本后,不管看什么书,最大的感触就是:日本的书的好处就是不搞一般论,而是特具体。 比如说有这么一本书教人怎样学习的,具体到了这种程度,告诉你用什么样的圆珠笔好,用什么样的台灯光线最合适,用什么样的椅子..... ※一般习惯就用黑色笔芯的圆珠笔,但书上印的字也是黑色,所以在书上做注释的时候,用黑色笔写效果不好。书里推荐圆珠笔用蓝颜色的。(红颜色可能会给人一种紧张感烦躁感) 这个不光书,在日本读研和找工作的时候也有类似的感触。 学校的老师跟我说过,教授问你想学什么时候,千万别说“我想学经济”,或者“我想学贸易”。 说了等于白说。学贸易,可是贸易范围太大了,到底具体向学那个领域的如果不谈,还是没用。就职的时候也是,履历书上最常见的写法是,“我想在贵公司做贸易,搭起中日两国的桥梁”,这么写估计就没戏了。 日本人的性格就是追求小的,具体的,实在的东西。(真倒霉为什么我打不出顿号来了呢),广的空泛的不要。 当然日本人的这种极端具体的思维方式也有其弊端,就是缺乏一种深度的思索。比如在科学上,相对于西方国家的科学,日本只能叫科技。日本人可以研究个Walkman,搞个数码相机,但他们一辈子也琢磨不出相对论。哲学也是,从古至今,日本出过几个哲学家? 所以说,这就跟“生在苏州,穿在杭州,吃在广州,死在柳州”这句民间谚语一样(据说柳州棺材的木质好),各取所需就可以了。 成功学的书,学习的书,考资格认证的书,就看日本的。 对哲学有爱好,咱就康德黑格尔,就别跟日本掺和。 这跟看动画片看日本的电影大片儿就看美国的一样。本文来自: 凹丫丫(www.oyaya.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cgxyj.com/onews.asp?id=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