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犯人们生活的地方。进去的人悔不当初,谁能想象监狱里是这样一番景象?而出来的人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以善生活,因为他们不想再进一次那恐怖的地方。那么,看守所里到底是怎样的情境呢?这本法制小说《罪孽》就向我们描述了拘留嫌犯的看守所里的景象。
书中主人翁田汇丰因挪用公款嫌疑被逮捕入狱,以他从入狱到出狱的经历为主线来展现牢头殴打嫌犯,克扣饭菜,抢夺财物,唆使小弟无端刁难、辱骂、欺凌嫌犯;嫌犯之间动辄殴斗、凌辱;吃喝拉撒睡,行走坐卧都受到限制,还有思念家人的忧伤,饥饿、传染病的折磨等等。这就是监狱,不仅要处处受辱,食不饱腹,受人欺凌,还要承受思念之苦。
监狱里的犯人过的生不如死,监狱外的家人也同样惨不忍睹。小说的另一条主线是田汇丰的妻子汪凤贤千方百计予以救助,到处哀告求人,送钱送物,仍无济于事,还遇到骗子想乘人之危骗钱。田汇丰入狱的当晚,女儿就被情人误杀,藏尸灭迹。汪凤贤既找不到丈夫的去向,又找不到女儿的下落,既要到处求人拯救丈夫,还要到派出所请求寻找女儿,而后在公安局找到女儿尸首认尸的时候,经受不住打击去世,婆母也因儿子入狱、孙女被害病故。这就是犯人的亲人,身心疲惫不堪,却不想放弃一丝一毫的希望,到处奔波劳累,只为了让身处监狱的家人出来。
书中前后穿插了那些形形色色嫌犯的凶残、丑陋、无耻的犯罪行为,以及一些嫌犯无可救药的恶行。小说共计51万多字,所叙述和记录的大都是负面的犯罪嫌疑人的罪孽,但作者要努力呼唤的是正面效应,只有充分揭露那些丑陋的东西,才更能引起人们的警醒,知道法律的严厉,犯罪后的痛苦,懂得远离犯罪。
当今社会,犯罪事件频频发生,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20世纪70年代全国刑事犯罪每年80多万起,其中青少年犯罪占80%左右;现如今,全国刑事犯罪中70%以上是青少年犯罪,而十五六岁的犯罪案件又占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全国2.2亿青少年学生中,平均每分钟发生- -起刑事案件。从上面的调查发现,中国青少年犯罪不在少数,那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归根结底,案件发生的原因就是这些人法律意识薄弱!还有家庭法律观念不强!
如果每个家庭每天都能挤出一点点时间,或者放弃打游戏看视频玩手机的时间用来学习法律、阅读有关法律的书籍,是不是就可以增加对法律的认知,从而减少冲动的惩罚?答案是肯定的! 法律的愚昧,是社会、家庭、当事者的最大不幸!而一旦让人得到法律的启蒙、教化,减少或避免犯罪,那必然是我们所希望的!所以作者根据看守所、监狱提供的案例及大量相关资料撰写此书,展现了一个个触目惊心的行使犯罪和在看守所相互摧残的画面,以及受到什么样制裁的判决,力求以形形色色违法犯罪的叙述引导人们知法、懂法、重法、执法,从而时时处处不越法,少走弯路,避免牢狱之灾苦难的降临。
试想,我们儿时谁曾像背唐诗三百首,去上钢琴、外语、写作、书法、绘画等辅导课那样,去学学法律知识,从小就有法律意识?有几多人物能说清楚究竟怎样预防犯罪和避免受到各类侵害?有谁曾常给孩子、亲朋好友讲讲案例故事,引发法律兴趣?有几个案犯在作案的时候,知道他的犯罪违背哪一条法律,会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制裁?
法律的愚昧,是社会、家庭、当事者的最大不幸!而一旦让人得到法律的启蒙、教化,减少或避免犯罪,那将是何等的功德!社会各界及诸多专家一再呼吁,控制犯罪,防患未然……但市场化的各行其是的年代,谈何容易?活生生、血淋淋的犯罪人、作案事,惊心灵,动魂魄,往往最能吸引人,最能触动人,最能发人深思,使人警醒、忧患……知然后行,方能戒骄、戒躁、戒嗔、戒痴、戒狂、戒暴、戒杀戮,戒一时之勇,戒侥幸心理。
《罪孽》这本小说所叙述和记录的大都是负面的犯罪嫌疑人的罪孽,但作者要努力呼唤的是正面效应,只有充分揭露那些丑陋的东西,才更能引起人们的警醒,知道法律的严厉,犯罪后的痛苦,懂得远离犯罪。只要读者在阅读的同时,能看到犯罪的丑恶,意识到犯罪的苦难,得到改恶从善的滋润、渗透、启迪、警示,那就是本书的最大幸运了。
(权威媒体报道展示)
(权威媒体报道展示)
(权威媒体报道展示)
审:出后部/王俊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