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做不可能的事是一种乐趣。
——沃尔特·迪斯尼
1923年,21岁的漫画家沃尔特·迪斯尼心怀梦想,开始向从前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大牧牛场、现在叫好莱坞的地方行进。搬到加利福尼亚州不久,哥哥罗伊加入到他的生意当中,兄弟俩将他们的新企业命名为迪斯尼兄弟卡通工作室。1926年,公司名称改为沃尔特·迪斯尼工作室,随后又改名为沃尔特·迪斯尼影片公司。
沃尔特毫无疑问是公司的灵魂,他创造出新的角色,为他的卡通片构思情节。最早的两部系列卡通片《幸运兔子奥斯瓦尔德》和《艾丽斯喜剧》都取得了成功。为了找到一个新角色,沃尔特不断尝试,1928年他创造出了米老鼠角色。米老鼠一共主演了3部电影,参与演出了120部卡通片。 和蔼可亲、惹人喜爱的面孔使它大受欢迎。
沃尔特就是凭借叙述故事的才能,创造一个个奇迹。他成为将电影台词、音响效果和动作画面合而为一的导师,并首创为影片加上全色的技术。1937年,《白雪公主》成为电影界的第一部全动画电影。做电影界先锋的代价常常意味着他们要入不敷出,早期的几年中,迪斯尼影片公司大部分时间都在赔钱。从早期的资金困难中,沃尔特摸索出一套新颖灵活的经营计划,不仅能帮助它获得收入,而且对宣传公司形象大有好处。
1929年,在纽约进行商业旅行时,一家文具公司向他建议花300美元取得在他生产的学生用写字本上印米老鼠图案的权利。这些写字本是迪斯尼公司卡通人物商品化的开始。1932年,迪斯尼公司开始雇佣专业广告商负责批准米老鼠和其他卡通人物的商业使用。在其后3年,英格索尔—沃特伯利公司每年出售100多万块米老鼠手表。在其后的10年中,公司的收入中有l/10来自有偿转让卡通人物所得的版权费。
20世纪50年代早期,公司终于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这个时候,沃尔特开始雄心勃勃地设计迪斯尼乐园。建园所需的上千万美元费用远远超出当初的估计,美国广播公司(ABC)成为迪斯尼乐园的最大支持者,除了直接投资50万美元外,还担保了一份450万美元的贷款。作为回报,美国广播公司拥有该主题公园34.5%的股份,并从沃尔特那里获得一份承诺,授权他们每周制作一个在黄金时段播出的名为“迪斯尼乐园”的电视节目。
每周一期的电视节目,不仅提高了迪斯尼乐园的知名度,以米老鼠等为主角的卡通片的连续上映还大大促进了以卡通片中的角色为模型制造的商品的销售。1955年7月17日,迪斯尼乐园开园,由幻想乐园、边疆乐园等五个主题乐园组成。1年内,迪斯尼乐园的收入暴涨至1 000万美元,占迪斯尼公司总销售额的1/3。除了出售充气米老鼠和唐老鸭,乐园还大力宣传了该公司的许多电影,里面有根据《木偶奇遇记》制作的茶杯旋转游戏, 至今迪斯尼在全球拥有5家主题乐园,它们分别是:加州迪斯尼、奥兰多迪斯尼乐园,东京迪斯尼乐园,巴黎迪斯尼乐园,香港迪斯尼乐园。
迪斯尼公园成了老少皆宜、受人欢迎的娱乐场所。除了商品化,即利用迪斯尼的品牌和著名卡通形象等优势出售各种各样的商品,主题化也是迪斯尼乐园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整个公园及园内的不同区域都有特定的主题。混合消费是指不同的消费形式混合在同一个消费场所中,它也是迪斯尼公园的一个重要特征。迪斯尼主题公园的混合消费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一个主题公园不仅是供人游玩的地方,还结合了购物、餐饮、娱乐和住宿等消费形式,顾客在进行一种消费时有时必然会碰到另一种消费形式,这体现在公园中各种巧妙布局的商店、餐厅、夜总会和酒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