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迪斯尼迈出一大步,以190亿美元收购了美国广播公司。进入21世纪,迪斯尼的经营业务范围已比较广泛,包括有线网络、广播、消费者产品、影音娱乐和公园休闲中心等五个主要方面。影音娱乐包括电影、音乐光盘等产品,消费者产品包括书籍、衣服和玩具等。他们充分利用了范围经济带来的好处,成为“协同效应”的范例。
2009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授权宣布:上海迪士尼项目申请报告已获国家有关部门核准,上海迪士尼乐园将是全球第6个、中国第2个迪士尼乐园。据悉,上海迪士尼乐园将不但拥有与全球迪士尼旅游目的地度假区一致的设施,还将具有中国本土的神奇特色。上海迪斯尼主题乐园及配套设施区域首期规划开发面积约为4平方公里,将以占地约1平方公里的主题乐园区为主要核心区,投资规模约250亿元人民币,首期开发建设工程计划用5年到6年时间完成。
作为一个娱乐品牌,迪士尼在2008年《商业周刊》的世界100强品牌(按照品牌价值)中排名为第9位。我们来分析迪斯尼是如何实现资源延伸绞杀的,几十年来,从最初的米奇、米妮、唐老鸭,到今天《海底总动员》中的小丑鱼尼莫、《星际宝贝》中的小狗史蒂奇、《人猿泰山》中的泰山、《木偶奇遇记》里小木偶匹诺曹,一个个崭新的迪斯尼卡通形象伴随着各自的主题故事出现在世人面前,也掀起了一次又一次追逐迪斯尼卡通明星的热潮。迪斯尼欢乐文化的背后存在着一个产业不断发展、扩充、升级的商业运作体系。
迪斯尼庞大集团的架构非常复杂,但大致由以下具体部门组成——娱乐制作部(电影发行、家庭娱乐、演出和音乐)、迪斯尼主题乐园与度假区、迪斯尼消费品部(迪斯尼授权、出版、游戏、零售、直销)、媒体网络(无线网络、有线媒体、互联网络)、国际业务分支等。
从电影和动画片制作开始,迪斯尼的产业逐步扩展到销售动画片和电视节目、开发和销售专利卡通形象的产品、经营迪斯尼主题乐园、购买电视频道、介入游戏开发、甚至是相关产业经营。从而拥有了一个囊括影视娱乐、媒体网络、主题公园和消费产品的巨大财富生产链。
迪斯尼盈利的源头是迪斯尼的动画制作,除开票房,通过发行、销售拷贝和录像带,迪斯尼赚到了第一轮收入。这一轮中,迪斯尼通过美国以及海外市场,收回数亿美元,解决了成本回收的问题。
接着是主题公园创收构成其第二轮资源延伸盈利。世界各地迪斯尼乐园,吸引大量游客游玩消费。最后是品牌产品和连锁经营。迪斯尼在美国本土和全球各地授权建立了大量的迪斯尼专卖商店,通过销售各种玩具、食品、礼品等品牌产品实现第三轮资源延伸盈利。目前,其相关消费品主要包括迪斯尼动画形象专有权的使用与出让、品牌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及相关书刊、音乐乃至游戏产品的出版发行等。这一轮收入大约占到迪斯尼40%的盈利。
到2003年,迪斯尼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165位,公司的资产规模达500亿美元,收入超过250亿美元,利润达12.3亿美元,员工数量11.2万人。收入构成中,有线网络、广播、消费者产品、影音娱乐和公园休闲中心分别占了20%、20%、9%、27%和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