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并不觉得自己是无德无才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i理”的现象经常发生,于是引发了一场何谓德?何谓才?的舌枪大战。
某副总为了降低成本,未经总经理同意,私自更换了低标号漆, 结果引发了产品质量投诉事件,总经理一气之下问责于副总“你太缺德了”,副总连喊“冤,冤,冤,真是好心不得好报”,并愤然离职。
小王刚被店长批评,心里不爽,顾客来店询问产品, 他简单介绍产品性能后,便夸大介绍了产品缺点,顾客被小王的诚实所打动,当即要求下单,并表示因为小王的介绍他知道了怎么使用才能更好规避这些缺点。产品卖出去了,店长却苦笑不得。
以上两则案例,如何正确评价当事人的“德”与“才”呢?“某副总,出发点是“善”的,可以称之为有“德”,但事情办砸了,只能算作是无“才”;小王,出发点是“恶”的,可以称之为无“德”,虽然结果是好的,但只能算作是机缘巧合,不是有“才”的表 现。
所以,“德”的标准就是,你的出发点是不是为企业好的,是便有德,不是便无德。“才”的标准就是,你有没有把企业的事情办好,办好了便有才,没办好便无才。
虽然德与才的四象限,大家都很熟了,但实际操作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往往标准不容易掌握,事情处理起来扑朔迷离,结果导致丢掉了真正有德的,重用了实质无德的,使得企业管理一团乱,效益一团糟。
所以识人用人术向来是管理者的必修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不能因为担心人员的流失,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人标准坚决不能有“差不多”思想。管理者要引导教育企业人人心向善,把仁义礼智信植入到企业文化中,把荣辱廉耻植入到人员价值观中,要善于慧眼识人才,能够明辨是非黑白,懂得分析心理,观察言行,了解行为,判断对错。带兵做到明察秋毫,评估做到有理有据。这样真正有德有才的人就会聚集到你的身边,无德无才的人就不会有用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