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能听到家长有这样的抱怨:“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洗个澡叫半天,做作业要大人守着,不然东张西望,一会玩笔,一会发呆,但是游戏一玩能一整天,分分钟气出内伤。”其实,这些都是孩子缺乏自我负责的表现。
每个人都有惰性,大人如此,孩子更不例外,早上想赖床,看到零食就想吃,喜欢疯玩不想写作业……然而,这并不代表父母可以忽视孩子发展自我负责的能力。没有天生就具备这样能力的孩子,需要父母从小培养。那么,父母怎么做,孩子更容易学会自我负责呢?
1.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对于孩子而言,自律最开始源于家庭规则建立。例如学龄前的孩子,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玩ipad,吃零食,这时候就需要来自父母的“他律”。孩子想要玩iPad,那么就规定时间,可以跟孩子讲好每次只玩15分钟,时间到了后,就让孩子去做别的事,如果孩子还闹着要再玩一会,父母也别轻易放弃执行,如果孩子做到了家长一定要给以鼓励和肯定,“妈妈注意到你准时关掉ipad,谢谢你遵守跟妈妈的约定,孩子,你刚才的行为就是自律,你在逐渐学会自我负责!”
2.帮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
小学阶段孩子做作业拖拉,早上起床不积极,经常导致迟到,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时间计划去做事,给孩子制定时间表,比如当孩子做一件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情时,让孩子自己给出一个完成时间,告诉他在这个规定时间内做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
3.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你会怎么跟孩子聊天呢?你可以尝试这么说:“孩子,妈妈看到你很沮丧、失落,妈妈也很担心,你愿意跟妈妈聊聊吗?”让孩子说出感受,明白人有情绪很正常,看见它。父母也要在生活中为孩子示范如何管理情绪,愤怒时怎么做?伤心恐惧时有什么办法?
4.孩子的自我负责,根源在于父母
不懂得自我负责的家长很难教育出自我负责的孩子。试想如果我们小时候,一个通宵打麻将的大人,反复对你说:“你要多看点书” “你怎么就知道玩”......这样的“言教”对孩子来说,有说服力吗?毕竟,再好的教育理念都抵不过“身教”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