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
信息化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本身的快速发展;二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应用信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加速发展步伐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党的十六大再次阐明了信息化和工业化的关系: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实际上赋予了中国信息化道路更深的意义。这也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信息化是手段,而目的还是要加快提升我们的工业化水平。离开了工业化之本,信息化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这不仅因为信息产业是广泛应用新技术、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而且还因为它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辐射广的产业。信息化的带动力就在于此。现实已经明确地告诉我们,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降低能耗、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提高效益。
正因为如此,十六大报告提出,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信息化作为新型工业化最核心的内容,除了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以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的产业技术结合起来,用最先进的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武装、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一段时期内,我们还要把工业发展集中在制造业上,这是中国的实际,也是工业化规律的客观要求。现在,中国工业品长期短缺的状况已成为历史,“中国制造”已有80项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经济效益却不是世界上最好的,一方面一般工业品生产特别是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另一方面国家每年要花大量外汇进口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工业产品。工业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十分突出,制约了中国工业经济的更好发展,这是近年来忽视了用信息化武装制造业的结果。重视基础产业和制造业的作用,把传统产业和信息产业相结合,全面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现在有种错误认识,以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是对立的,其实恰恰相反,高新技术运用的市场多数在传统产业。信息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纺织、印染等各项传统产业,哪怕是小玩具也可以利用上智能化技术,实现档次提升。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中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个“必然选择”是由当前的时代决定的。我们必须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即这几十年,信息技术改变了世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济、军事甚至政治也深受信息技术的影响。这突出表现为:互联网加速了一个全球化市场的形成,信息技术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只有利用信息技术才能适应这种变化;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突出创新,信息技术有利于创新;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产品的设计、制造、管理和营销的全过程;信息技术促进了企业现代化管理,不仅改变了企业的结构,更有利于企业资源的优化利用。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既是新型工业化的最大特点,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方式。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进程之中,距离实现现代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业化进程是不能够逾越的。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一个发达国家,一蹴而就是不现实的。实现工业化仍然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但我们也要看到,工业化过程在信息时代是可以缩短的。英国实现工业化用了大约200年,日本用了100多年,而韩国只用了30多年,究其原因,主要是韩国抓住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新科技革命的机遇。中国现在面临着与当年韩国类似的机遇,应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从而实现全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发展。